其他
“等等!这本护照是假的!”
“等等!”
“这本护照是假的!”
正当所有人犹豫不决的时候,何守卫一锤定音。大家都凑过来,想知道究竟是哪里留下的蛛丝马迹。
“国门安全无小事,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”
当时,像防伪油墨这样的高等级防伪技术一直以来都被欧美大企业垄断,相关研究在国内还处于空白阶段。
在一次高端证卡票签展会上,何守卫遇到一位欧美知名印务公司的工程师,好学的他立刻打开笔记本,将提前准备好的问题一个个抛出。工程师草草解答后,突然说了一句:“其实你们没必要了解这么清楚,很多国家用了不少我们的技术,有需要的话买就可以了。”
研发过程远比想象中要难得多。一次次的失败接踵而至,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却因为几微克的油墨比例误差导致前功尽弃。
“要不算了,我们费这个劲儿值吗?”项目迟迟没有突破性进展,不少同志打起了退堂鼓。何守卫沉默许久,咬了咬牙,“继续干!”
何守卫在研究证件。
终于,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18年2月,第一张色彩鲜亮的样品从印刷机中缓缓而出。在紫外光下,一幅幅色彩鲜亮的图像展现在大家眼前,欢呼声霎时间压过了印刷机的轰鸣声。“太漂亮了,我们也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!”
何守卫牵头联合中国安全防伪证件研制中心,设计制作了“北京边检总站模拟证件”,实现了防伪技术上的完全国产化替代,为我国下一代护照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储备。
何守卫团队研发的“荧彩紫外荧光防伪图像”在紫外光下的呈现。
“钥匙”其实就是证件鉴别设备。2018年,由何守卫担任第一发明人的“便携式电子多光谱文检仪”,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与进口同类产品相比,这款设备功能更强,成本更低,使用方便,受到了一线移民管理警察的欢迎,许多外国同行在试用时对此设备竖起了大拇指。
何守卫团队研发的“便携式电子多光谱文检仪”。
就在冬奥会结束没多久,细心的同事在办公室文检区发现了一份专利证书,在它边上摆着一台大家都没见过的仪器。原来是何守卫新研发的一台国产文检仪,和它的主人一样内敛。
同事激动地跑来祝贺,他腼腆地笑了下,又埋头去工作了。同事不解其为何如此平静,他却说这代表不了什么。
“发明的初衷不是为了申请专利。”他端详着在证书边上的仪器,在草稿纸上继续描着数字。
为出入境证件穿上“金铠甲”
“守卫,抓紧准备一下,晚上就随局工作组赴案发地。”2019年8月的一天,他突然接到支援的任务,从办公室收拾几件衣服就连夜赶往任务所在地。
此次任务,是对该地查获的伪假证件进行认定和追源。
到达案发地后,他立即与办案人员一起提审了嫌疑人,并对涉案证件进行了实验分析。
终于,打印机追踪码上出现了突破点。
当详细的报告交到专案组手中时,距离他到达案发地还不到20个小时。
返京的火车上,何守卫反复思考这次伪假证件鉴定任务的各个细节,他想着回去就抓紧梳理总结,为进一步优化提升护照防伪技术提供参考。
移民管理警察使用“便携式电子多光谱文检仪”检查护照。
事实若真如此,后果不堪设想。专案组对此非常重视,专门请求国家移民管理局协调证件鉴定领域专家协助工作。
实验室外的领导和专家对何守卫的到来寄予了厚望。两个小时的鉴定,时钟仿佛停摆一般。“经过采样分析,伪假护照上使用的并非大家怀疑的那项防伪技术。”何守卫的定论给在场的领导和专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。
何守卫在研究证件样本。
要担得起“何老师”这个称号
起初,因为业务能力强、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,找上门来请教他问题的人都很自然地叫他一声“老师”。慢慢地,何守卫在证件研究领域名声越来越响亮,就连领导都开始改口了,以前叫他“小何”,后来也叫“何老师”。
何守卫知道,要担得起老师这个称号,不仅需要自身业务素质过硬,还得将本领传授下去,往大了说,就是要为国家移民管理系统证研培训授业育人。
不仅如此,他还多次受邀为其他单位行业进行证件防伪技术授课。其中《重点国家护照识别要点》已成为基层公安机关和我驻外使领馆的学习教材,《身份证件防伪识别手册》也被多家银行确定为培训授课教材。
何守卫在为移民管理警察讲授证件知识。
2022年5月,何守卫被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。
来源:国家移民管理局(北京边检总站 供稿)
作者:徐世君 刘莉
编辑:韩辉